舆论¶
中文舆论,通常对应的英文术语是Public Opinion,在某些特殊的场合,也对应popular opinion,强调流行观点。
公众 (Public)¶
简单来说,公众可以被理解为共享某种共同点的人,或者共同面对特定问题的一群人。有些人属于“关注型公众”(attentive public),他们密切关注政府和政治整体事务。另一些人则是“议题公众”(issue publics)的成员,他们只聚焦于某些具体的公共政策争论,例如堕胎或国防开支,而对其他议题置之不理(Stimson, 1999)。还有一些公众成员对政治或议题几乎没有兴趣,他们的关切可能无法得到代表。
意见 (Opinion)¶
“意见”是人们在特定议题、政策、行动或领导人身上所采取的立场——支持、反对、中立或未决定。意见不是事实,而是人们对某一特定政治对象的情感表达。民调人员在进行问卷调查时,常对受访者说:“没有对错之分,重要的是您的想法。”意见与态度相关,但并不相同。态度是对人、群体或制度的持久性、总体性倾向。态度往往塑造意见。例如,那些强烈支持种族平等的人,往往会支持旨在限制住房和就业歧视的公共政策。
个体意见的平等¶
公共舆论可以被视为个体意见的集合,在这种观点下,所有意见都应得到平等对待,而不论表达意见的人是否对某个问题具备知识。因此,公共舆论就是社会各个群体中人们偏好的聚合。利用民意调查来衡量人们的想法正是这种观点的基础(Glynn 等,1999)
多数人的意见更重要¶
另一种观点认为,公共舆论是由大多数人对某一问题所持的意见构成的。在民主制度中,多数人的意见才是最应当被重视的,并且应该指导政府领导人的决策。少数人的意见相较于多数人的意见则不那么重要。这种公共舆论的看法与普选的理念相一致,因为每个公民都有权对某个问题、政策或领导人发表意见——本质上相当于投票。最终,最多人所持的立场——换句话说,获得最多“投票”的立场——就是决策者应该采纳的立场。
然而,公众很少会在某一问题上持有完全统一的意见。公众的偏好常常存在显著分歧,而且并不会出现明确的多数意见。这种情况给试图将这些偏好转化为政策的领导人带来了挑战。
精英意见¶
政治家、民调人员、政策专家、社会活动家和记者通常承担“意见领袖”的角色,他们塑造、创造并解读公共舆论。这些政治精英专注于追踪公共事务——这就是他们的工作(Zaller, 1992)。著名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Walter Lippmann 指出,普通人既没有时间,也没有兴趣去处理应对国家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这一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他们没有机会直接体验大多数政治事件,而必须依赖精英通过大众媒体传递的二手信息。在 Lippmann 看来,公共舆论最好由那些具备知识和能力的专家来管理,以推动政策。因此,最重要的应该是精英意见,而不是普通公民的看法。
舆论的定义¶
学者 |
年代/著作 |
定义 |
特点 |
|---|---|---|---|
Walter Lippmann |
1922,Public Opinion |
公共舆论是“关于某些公共事务的那些意见的集合,这些意见在公众心目中是与他们有关的。” |
强调舆论并非直接反映现实,而是公众通过“图像与刻板印象”去理解世界,是心理建构。 |
Herbert Blumer |
1948 |
公共舆论不是统计学意义上所有个体意见的加总,而是由有影响力的群体在互动中形成的集体判断。 |
强调“群体互动”和“社会权力”,认为舆论是社会过程,而非简单的个人意见总和。 |
V. O. Key Jr. |
1961,Public Opinion and American Democracy |
公共舆论是“在特定议题上,对政府官员采取行动有约束力的意见分布。” |
突出舆论对政府的影响力,是民主制度中制约决策者的力量。 |
Elisabeth Noelle-Neumann |
1974,沉默的螺旋 |
公共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力量,它决定哪些观点可以公开表达,哪些观点会被沉默。 |
强调“社会压力”与“沉默效应”,少数意见者因害怕孤立而保持沉默。 |
简单来说:
舆论指的是人们所持有的想法、信念和态度的分布;
当我们说舆论支持某事时,这意味着它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,而非所有人的想法;
公共舆论更准确的衡量方式是通过科学的民意调查。
舆论的四个要素¶
构成舆论的四个要素
方向(Direction)
强度(Intensity)
稳定性(Stability)
显著性(Salience)
方向¶
指公众态度的取向:赞成/反对、正面/负面、支持哪一方等。它回答“朝哪边”的问题。方向决定了政策支持度,是最直观的舆论信号。
方法 |
测量方式 |
说明/指标 |
|---|---|---|
二分题(赞成/反对) |
问卷调查 |
直接获取公众态度方向 |
名义多选题(支持方案A/B/其他) |
问卷调查 |
细分不同立场或选项 |
感觉温度计(0–100) |
问卷调查 |
量化支持/反对的程度 |
净支持度(%赞成 − %反对) |
指标计算 |
反映总体倾向 |
支持/反对比值 |
指标计算 |
衡量两方力量对比 |
分布形态(双峰/偏态) |
指标计算 |
判断舆论是否极化或集中 |
立场识别(stance detection) |
社媒/NLP |
判断文本对议题的支持/反对/中立 |
情感极性分类(polarity classification) |
社媒/NLP |
计算正面与负面贴文占比 |
原先的立场识别,需要依赖特征工程(词袋模型,TF-IDE等)、神经网络、预训练模型(RoBERTa, Sentence-BERT),进入大模型时代后,可通过提示学习的方法快速识别:
Zero-shot / Few-shot:用 GPT、Qwen 等大模型,通过提示词让模型直接分类(如“这条微博对延迟退休政策是支持还是反对?”)
Instruction Tuning / In-context Learning:给模型几个示例,让它学会立场识别
其优点是不需要大量标注数据,不过输出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。
实验数据集:Twitter stance detection (Semeval2016-task6)

强度¶
指方向的强烈程度,它回答多么支持或者反对等。态度更强烈者更可能投票、捐款、发帖、游行,进而放大影响力。
方法 |
测量方式 |
说明/指标 |
|---|---|---|
Likert 量表(“强烈赞成/赞成/中立/反对/强烈反对”) |
问卷 |
捕捉态度强度分布 |
信念确信度(confidence) |
问卷 |
受访者对自己意见的确信程度 |
重要性感受(importance to you) |
问卷 |
议题对个人的重要性评价 |
Top-2-Box 与 Bottom-2-Box 差值 |
指标 |
强支持与强反对群体差异 |
平均强度得分 |
指标 |
综合计算总体态度强度 |
行为倾向题(是否改变投票/捐款/参加集会) |
指标 |
衡量强度与政治参与的关系 |
情感分值幅度 |
score |
|
极端措辞比例 |
社媒/NLP |
强烈词汇(如“绝对”“完全”)占比 |
语气强度(感叹号、上限词等) |
社媒/NLP |
在线表达的情绪化程度 |
稳定性¶
态度随时间的持久性与易变性。它回答“是否经得起时间/事件冲击”的问题。稳定的态度可用于中长期预测与政策路径依赖分析;不稳定的态度易受事件、媒体议程与经济冲击影响。
方法 |
测量方式 |
说明/指标 |
|---|---|---|
面板调查 |
调查设计 |
同一批人反复测量,追踪意见变化 |
滚动横截面(RCS) |
调查设计 |
不同样本的连续调查,反映总体趋势 |
重复横截面 + 加权 |
调查设计 |
严格抽样与权重控制,保证趋势稳定性 |
时间序列波动 |
指标 |
移动标准差/方差衡量舆论波动程度 |
半衰期计算 |
指标 |
冲击后回归均值所需时间,反映稳定性 |
变点检测(CUSUM/贝叶斯变点) |
指标 |
判断舆论趋势发生显著变化的时点 |
概念漂移(concept drift) |
社媒/NLP |
议题主题或立场随时间的漂移 |
周度/日度波动分析 |
社媒/NLP |
关键信号在社交媒体上的短期波动 |
显著性¶
某议题在个体或社会议程中的“重要性/当务之急”程度。它回答“在你的优先级里排第几”的问题。显著性决定注意力与资源分配,决定一票是否“绑在”该议题上(single-issue voters/issue publics)
方法 |
测量方式 |
说明/指标 |
|---|---|---|
Most Important Problem(MIP) |
问卷 |
询问“你认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” |
议题优先级排序 |
问卷 |
受访者对多个议题排序,反映关注顺序 |
预算分配题(分配100分) |
问卷 |
让受访者分配权重,体现相对重视程度 |
Top-3比例 |
指标 |
将某议题列入前三的重要性比例 |
平均权重得分 |
指标 |
各议题在预算分配题中的平均得分 |
个人 vs 群体差异 |
指标 |
比较个体和群体层面显著性差距 |
搜索指数(关键词热度) |
计算 |
通过百度指数/Google Trends 衡量关注度 |
新闻报道份额(Share of Voice) |
计算 |
某议题在新闻报道中的占比 |
社媒话题占比与停留时长 |
计算 |
议题在社交媒体上的关注规模与深度 |
常见误区:
媒体曝光 ≠ 个体显著性
把“态度强度高”误当“显著性高”——一个人可能强烈支持但近期并不把它当头号问题。
四维联动¶
高方向支持 × 高强度 × 高显著性 × 高稳定性:核心民意共识,适合推进。
高支持但低显著性:潜在“沉默的多数”;需要提升注意力与叙事连接。
高显著性但方向分裂:高风险、需精细化框架与议题切割。
低稳定性:以监测为先,避免过度承诺。
参考文献¶
Stimson, James A. Public Opinion in America. 2nd ed., Westview, 1999.
Zaller, J., The Nature and Origins of Mass Opinion (New York: Cambridge, 1992).